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低载波比新能源车电控系统的精准建模与优化控制

讲座人:李武华 教授,浙江大学;沈捷 董事长,臻驱科技;姚文熙 副教授,浙江大学;宋志豪 博士后,臻驱科技
讲座摘要:
电机是实现高效机电能量转换的核心装备,耗电量巨大,电力驱动系统高效运行是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为满足系统增容、提效、降本的需求,同时避免功率器件过热失效,低载波比运行是大功率或高转速电力驱动系统的典型工况,但这会引入显著的调控延时,导致系统精确建模难、控制设计难、抗扰性能差、观测精度低,严重影响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本报告首先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建立复矢量模型,并用双边频域建模方法量化分析低载波比工况下电流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动态特性以及抗扰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内模原理,设计复矢量PI控制器,稳定性好,鲁棒性强;并结合复数有源阻尼技术,提升抗扰性能。此外,还分析了调控延时对反电动势观测精度的影响,并基于离散域电机模型,设计高精度的无速度传感器方案,最终实现载波比低至1的运行。最后,本报告介绍了低载波比控制技术在新能源车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进展。
本报告由浙江大学的教师团队和臻驱科技的研发团队主讲,主要内容来自于校企合作项目,相关成果部分导入量产车型。
作者简介:
李武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大容量功率器件的特性建模、高性能变流器的拓扑理论、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的运行控制等。负责建立(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省部级、企(事)业合作研发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基金委“杰青”、科技部“973青年科学家专题”等。至今已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2019年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2018年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沈捷,博士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特优”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2008年入职GE中央研究院德国,后派遣至中国区域,担任技术运营总监,是多个重大核心关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领导开发多款产品及全球首台套的技术预研项目,累计项目经费4亿元以上。现为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并兼任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院长,拥有丰富的电力电子产业化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新能源车用电控、电机、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他拥有8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的授权及申请,发表40篇SCI/EI论文,4次获得IEEE最佳论文。同时,他也是上海市领军人才、临港英才、浦东新区明珠领军人才以及中国电源学会理事。

姚文熙,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机驱动和功率变换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项目2项,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多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是IEEE trans. PE、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顶级期刊的审稿专家。与工业界长期保持合作,承担了数十项国内外企业的合作项目,至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

宋志豪,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电机控制、低载波比控制和调制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拥有5项发明专利及申请,其中2项国际专利。现为臻驱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主攻新能源车用电机控制算法开发,负责平台化软件设计,部分已成功导入量产车型。同时,他也负责电动飞机电机控制器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
重要日期
  • 论文初稿提交截止时间

    ( 2025年6月30日 2025年7月21日 )

  • 工业报告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专题讲座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论文录用通知时间

    ( 2025年8月15日 )

  • 论文终稿提交时间

    ( 2025年9月15日 )

  •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

    ( 2025年8月16日 )

  • 大会时间

    ( 2025年11月7-10日 )

  • 展览时间

    ( 2025年11月8日-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