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主力电源型新能源场站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

讲座人:蔡旭 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宇 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吴西奇 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
讲座摘要:
新能源缺少暂态支撑能力,其快速发展给电网安全稳定带来重大隐患,已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亟需具备暂态支撑能力的主体新能源电源诞生。主力电源型新能源场站以风/光新能源场站整体为对象,包含构网型发电单元、10%的直挂35kV构网型短时储能、场站监测与稳定控制系统,其暂态特性(含一次调频)总体达到或超越同步发电机电气特性。主要包含风电机组/光伏自同步电压源构建技术、千台级电压源集群稳定控制技术、35kV高压直挂储能及其构网控制技术。
作者简介:
1、  蔡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新能源发电(装备)专委会主任,上海电源学会理事长,IEEE PELS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发了中国首台套商用海上风电变流器,发明了高压直挂储能系统,提出并首次示范了主力电源型风电场/光伏电站技术。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1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

2、  张宇,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暂态同步特性分析、构网型控制的暂态特性分析及优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12篇,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2022和2023连续两年均获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高影响力论文”、“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栏目最受关注论文TOP20”两项奖励。获受理发明专利14项,已获授权专利两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网冀北电科院、南网电科院、宁德时代等横向项目十余项。

3、  吴西奇,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后,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研究方向为大容量电化学储能技术、新能源发电功率变换技术、构网技术和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电能转换技术等。累计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其中 2 项专利得到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收益达60万元),作为技术骨干参研多个高压直挂储能工程的装备研制和场站调试工作,将多项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工程落地。曾获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十大科技进展、第二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新型储能产品赛道一等奖等荣誉。
重要日期
  • 论文初稿提交截止时间

    ( 2025年6月30日 2025年7月21日 )

  • 工业报告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专题讲座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论文录用通知时间

    ( 2025年8月15日 )

  • 论文终稿提交时间

    ( 2025年9月15日 )

  •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

    ( 2025年8月16日 )

  • 大会时间

    ( 2025年11月7-10日 )

  • 展览时间

    ( 2025年11月8日-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