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磁性元件损耗和电磁兼容特性的分析、设计及测试

讲座人:陈为 教授,福州大学;陈庆彬 教授,福州大学
讲座摘要:
为了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以及提高功率变换器的市场竞争力,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低成本和低高度(“三高两低”)已经成为了功率变换器最关键的技术指标。功率变换器工作于高频开关模式,除了功率半导体器件、控制电路芯片外,磁性元件(如变压器、功率电感器和滤波电感器等)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器件,其体积约占功率变换器总体积的30%~50%,损耗占总损耗的30%左右,而且重量密度大。为了有效降低磁性元件的体积与重量,提高开关工作频率成为必要的手段。近年来,功率半导体器件发展迅猛,宽禁带器件应运而生,促使开关频率得以提高。然而,开关频率提高的同时,磁性元件的磁芯与绕组高频涡流损耗急剧增大,而且在高频环境下,磁性元件分布参数的电磁作用愈发显著,由此引发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综上所述,磁性元件已成为制约功率变换器在效率、温升、电磁兼容、功率密度、外形以及成本等诸多方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磁性元件本身又是集高频磁场、电场、涡流场和热场于一体的综合体,理论机理复杂,由此电力电子高频电磁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功率变换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该讲座将从电磁场的视角分析高频磁性元件对损耗和电磁兼容的深层影响机理及优化设计方法,旨在为从事电力电子专业研究的师生和工程师提供一个新视角及一定的技术参考。
作者简介:
陈为教授,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磁性元件和铁氧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IEC/TC51中国对口专家组WG9(磁性元件工作组)召集人。1990年在福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系统工程中心(CPES)从事高级访问学者研究两年。长期从事电力电子磁元件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有扎实的教学经验和深入的企业产品技术开发实践经验。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项科研项目以及二十多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技术合作项目。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90多篇,获美国和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电磁元件技术,电磁兼容分析与诊断,电器技术,电气检测以及工程电磁场分析与应用等。

陈庆彬教授,现任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2007年及2012年于福州大学获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2017-201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长期从事电力电子磁元件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已主持军委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7项,主持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特邀重点项目及华为公司项目等产学研项目23项;发表SCI/EI论文3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电磁兼容诊断与抑制及电力电子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重要日期
  • 论文初稿提交截止时间

    ( 2025年6月30日 2025年7月21日 )

  • 工业报告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专题讲座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论文录用通知时间

    ( 2025年8月15日 )

  • 论文终稿提交时间

    ( 2025年9月15日 )

  •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

    ( 2025年8月16日 )

  • 大会时间

    ( 2025年11月7-10日 )

  • 展览时间

    ( 2025年11月8日-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