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尖端算力芯片供电: 从拓扑架构到器件与封装的关键技术

讲座人:王平,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陈烨楠 研究员,浙江大学
讲座摘要:
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因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成为全球用电增长最快的应用之一。为满足不断攀升的算力需求,芯片功耗和GPU部署密度持续上升,给电源系统在效率、功率密度和瞬态响应性能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下一代计算芯片的单芯片供电电流可能突破3000A,瞬态电流变化率甚至超过10000A/μs,传统的电源架构、拓扑、器件与控制技术将面临严峻考验。
本讲座将从数据中心电源的需求挑战出发,围绕系统架构、拓扑设计、关键器件与封装等方面展开探讨。首先介绍GPU芯片的电气特性及发展趋势,对基于48V母线的多种供电架构、主流实现路径、以及适配的控制技术进行综述,并对下一代供电架构进行展望。随后重点解析两级架构中的高功率密度开关电容拓扑,讲解实现超高峰值电流的设计方法论,并进一步介绍具备更高集成度的单级混合开关电容拓扑,工作原理与设计思路。接着针对关键元器件,将深入探讨耦合电感提升动态响应的原理、与TLVR的关键特性、设计方法与相关技术延伸,以及GaN器件与先进封装在MHz大电流功率变换中的应用潜力。讲座将结合前沿研究成果与产业实践,系统地分析AI芯片电源技术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王平,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平博士于2017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202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算力芯片电源设计、高频高功率密度电力电子变换器、磁集成的建模与设计,以及其在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新兴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曾获2024年IEEE PELS PhD Thesis Talk (P3 Talk) Award,2020年和2021年两次获得IEEE TPEL优秀论文奖,2019年和2021年两次获得IEEE ECCE最佳学生项目竞赛一等奖,2022年IEEE APEC杰出报告奖,以及2019年普林斯顿大学创新论坛一等奖。

陈烨楠,博士,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竺可桢学院工科荣誉学位、博士学位, 2018年至2021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算力芯片电源、高频软开关变换技术。
重要日期
  • 论文初稿提交截止时间

    ( 2025年6月30日 2025年7月21日 )

  • 工业报告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专题讲座征集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30日 )

  • 论文录用通知时间

    ( 2025年8月15日 )

  • 论文终稿提交时间

    ( 2025年9月15日 )

  •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

    ( 2025年8月16日 )

  • 大会时间

    ( 2025年11月7-10日 )

  • 展览时间

    ( 2025年11月8日-9日 )